首页 > 心理中心 > 心理学堂 > 心灵美文
 
李湾:读《爱的五种语言》,学习与父母相处之道

 

疫情当前,全国上下齐心抗“疫”,除了关注疫区、关注疫区同胞的信息,我们能做的最大贡献就是听从专家建议安心与家人呆在家中,进行自我隔离。说是危机,就是既有危险也有机会,居家隔离、延长假期的政策意外地让我们获得了更多的跟家人同一屋檐下相处的时间。

不光是疫情期间,即便没有任何事情发生,每年寒假前都会有很多同学跟我聊到一个话题——假期在家如何与父母相处?甚至有同学决绝的表示,过年真的很不想回家。面对两代人思想观念的差异,我们应该如何去调解?面对父母用心良苦和习惯性的“管控”与我们大学生对自由和独立空间的向往之间的冲突,是否有解决的方法和行动指南?有这么一本书,也许会给大家有一些启发性的答案,下面我想带领大家一起来解读一下《爱的五种语言》。






《爱的五种语言》是美国的盖瑞·查普曼博士撰写的亲密关系畅销书,我认为他畅销的原因不仅是能够给伴侣提供恋爱和婚姻的相处之道,同时对改善和家人、朋友、邻居、师长等人际关系有很棒的指导作用。顾名思义,书中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表达和接受爱的五种沟通方式,更重要的是,这五种方式并不限于外在我们能够听得到的言语信息,更多的是引导我们去调动内心世界的非言语信息——爱不是光靠说说而已,还要靠行动来体现。






关于“爱箱”

在正式进入五种语言之前,想解读一下“爱箱”这个概念。“爱箱”是作者的一个形象化的比喻,想象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用来装载“爱”的箱子,从小到大每当我们被爱,我们的“爱箱”就开始逐渐被填满。如果这个箱子是满的,那么我们就会感到平和、满足,并能把装不下的“爱”传递给别人,与他人分享;如果这个箱子不满或是空的,那么我们就会感觉不到爱,甚至感受不到生活的幸福。



如果从1%到100%来衡量你心中的爱箱,它今天有多满?



如果让你的父母从1%到100%去衡量他们心中的爱箱,它们今天又有多满?



需要看到的是,人人都渴望爱,都希望得到爱,我们是这样,我们的父母也是这样,那么如何去用行动表达爱?如何装满我们彼此的爱箱呢?盖瑞博士建议我们了解爱的五种语言,并学习去运用爱的五种语言、尤其是发现对方擅长使用的语言并学习运用对方所使用的语言与之相处。


第一种爱的语言:肯定的言辞

如果你的父母经常会表扬你的优点、时刻以你为自豪、肯定你的想法和行为,那么学习第一种爱的语言会让你与他们相处得更愉快,肯定的言辞包含了言语交流中的很多内容。


(1)直接赞美对方

韩剧《应答吧,1988》中有一个经典桥段,其中一家的爸爸在二女儿因自己的生日被忽略而发脾气后,单独跟女儿道歉说:“爸爸我,也不是生下来就是爸爸。爸爸也是第一次做爸爸,我女儿稍微体谅一下。”这句让人眼泪盈眶的台词也在提醒我们,爸妈也是跟我们一样的人,也会有优点也会犯错,在体谅他们做的不够的地方同时,我们更应该去看到和赞美他们做得好的、让我们觉得舒服和被照顾到的地方。没有哪个人天生就做的一手好菜、能干好所有家务,也没有哪个人生下来就懂得如何去跟别人好好相处、在任何时候都能讨的所有人的喜爱,我们是这样,父母亦然。而能肯定父母的言辞,有时候一句“爸/妈,谢谢你对我的照顾”,或者“爸/妈,你做的菜真好吃!”就足够了。

(2)肯定和鼓励对方的想法
当父母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或想做点事情的时候,不要打击或毫无反应,多提供一些鼓励和支持。“妈妈,现在出不去,你正好可以画画了/好好研究养花了。”“爸爸,你以前不是喜欢练习书法吗?要不要我给你准备工具?”甚至鼓励父母开发一道新菜、在家里用软件“家庭KTV”,都是可以去尝试的事情。

(3)用温和的口气表达自己的不满和不愉快
当跟父母出现矛盾或冲突、产生不满情绪时,我们不要选择压抑,尝试先感受自己的情绪状态,然后用尽可能温和的语调去表达自己的心路历程。“刚才发生了……,我感觉不太舒服了,或许是因为……”让父母能够第一时间了解你的内心;有时候我们的不满源自于父母对我们的不满,那也许并不是我们双方谁对了、谁错了,我们温和的表达不是为了认错,也不是站在公平的角度去做审判,那样都会让感情渐行渐远,我们可以选择站在爱的角度去解决问题,让感情更真挚也更稳固。

除了以上三点,肯定的言辞还包括谦逊的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请求、在他人面前婉转的肯定和赞美对方等。大学生处于成年早期阶段,我们也逐渐长大了,想要向父母宣告自己的愿望和独立需要了,应注意在表达愿望的时候保持谦逊的态度,不要让请求变成要求,这也是给我们的家长做一个良性示范,提醒他们对我们表达愿望的态度是否过于强硬了。另外就是记录一些父母做的好的地方,像他们表扬我们、以我们为自豪一样,也在亲戚或其他人的面前肯定父母的优点,这是婉转的将肯定言辞夯实在彼此心中的一种方式。


第二种爱的语言:精心投入的相处时间

所谓精心投入的相处时间不是一起在餐桌前吃饭,或坐在客厅沙发上毫无交流的看电视、刷手机,而是真正的用心在一起,在情绪情感上与家长共度,在思想上与他们产生交集。
精心投入的相处时间通常也需要借助走心的谈话来实现,如果说肯定的言辞是发乎于我们自己单方面的表达,那么走心的谈话则需要我们与家长双方的互动。对我们的要求在于,学会倾听,倾听对方的言语信息、了解对方。举个例子,当父母到你的房间或坐到你身边,用目光追逐你展开一个话题时,这是父母在进行爱的表达。我们可以尝试放下手头的事情,陪父母聊聊天或者建议共同完成一些事情;而当父母跟我们说话而我们正在做一些其他事情时,可以对父母说“爸/妈,我知道你想跟我说话,我也想认真听,但我现在有……要做,等我做完我再来跟您聊天,好吗?”
在陪伴过程中,除了聊天的内容,还要注意肢体语言,你是面对父母还是背对父母,谈话过程中是否有保持目光的接触,注意你的面部表情和父母的面部表情,是否有不耐烦或不愉快的表现。也不要把父母的一些信息进行过度解读,如果他/她是炒着菜或拖着地跟你说话,或者不经意间给了你一个什么样的眼神,他/她的信息可能也不是精心安排过的,无需过分在意或让自己不愉快。
最后需要拒绝插嘴,就像我们讲话时不喜欢被打断一样,请给讲话者全部的注意力,不要在对方没有结束话语之前武断表达自己的立场。当然,在完整倾听完对方的信息之后,也需要回应对方,要学会自我表白,告诉对方你的思虑和感觉,不要单纯表达不同的观点和个人期待,而是尝试剖白真正的情绪自我——可以用这样的句式“刚才听到了一些事情……,我有什么感觉……”

第三种爱的语言:用心准备的礼物

如果你的父母时常会送你一些礼物或表达过希望你能给他们准备礼物的愿望,那他们感受爱的方式可能需要你去用心准备礼物来表达。这种爱的礼物的价值不在于钱的贵重和场合,但最好是有特定意义的、让他们感觉被看到、听到或受到了重视的,若是父母喜欢最好,关键是让他们知道你对他们的爱。如果送礼物是父母主要爱的语言,那么接受礼物时父母一定是欢喜的。如果你送什么礼物父母都不喜欢、甚至吹毛求疵,我们可以确定这不是他们爱的语言,可以暂时放弃这一语言表达方式。
鉴于疫情期间大家不方便出门,我们准备的礼物可以是在家里容易实现的,例如尝试一次在家DIY礼物的创意行动——早上一张自制小卡片,中午一个小手作(剪纸、绘画、编织等)、晚上一首歌曲或一本书(《爱的五种语言》这本书也很适合送给父母阅读哦)。提醒他们你一直很重视父母的爱和对他们的用心。说不定再过几十年之后的将来,这些小礼物都会成为你和家人之间最美好、最特别的回忆。
另外,还可以注意聆听父母的日常表达,如“这时候要是有个……就好了”,把他们提出想要的这些东西记录下来,形成一个送父母的礼物清单,现在不能得到就落成礼物兑换券或画成卡片送给父母,告诉他们以后补上,让疫情之后你们之间的关系也充满惊喜和期待。
当然,最好的可能是你把自己当做礼物,把自己全身心的陪伴打包送给父母,在他们需要的时候你一直在。疫情当前,我们每个人都免不了恐慌和孤单,甚至还会有对疾病和生死的担忧,这时候你们的安稳陪伴将带给父母最大的宽慰和安全感。

第四种爱的语言:服务的行动

如果你的父母经常会抱怨你不帮他们做事情,那么服务的行动可能是你父母需要的爱的语言。此种语言的关键在于,父母希望你为他们做什么?要在行动的同时及时反馈,让他们感觉自己是被支持的。干家务、做菜、收拾房间、帮父母整理手机内存、电脑杀毒、浇花等,都是服务的行为。
最好的做法就是,问问你的父母,能够做哪些事情让他们觉得开心,列在单子上面,也许有些事情我们不愿意做,可以暂时放下,挑选自己能够做到、也愿意去做的。同样的,当我们需要父母为我们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我们也需要做一些抉择。比如我们是强硬的回应对方,要求对方做什么(这样可能会逐渐导致冲突)。还是应用请求的方式,这个方式引导我们彼此之间爱的传递。

第五种爱的语言:身体的接触

有些同学会感觉到,随着我们的逐渐长大,我们和父母之间的距离却越来越远,用身体去表达感情的机会也越来越少。如果你需要这种爱的表达,不如趁此机会多多练习,比如抱抱爸爸妈妈、给辛苦工作的长辈做做全身按摩等。之前有一个公益广告,小朋友看到妈妈给爷爷洗脚的样子,晃悠悠地端了一盆水也要给妈妈洗脚。这个广告感动了很多人,可能也是我们内心一种关爱与被关爱的需要。
当然,无论选择用哪种方式接触,都是需要全神贯注地去做,这样才是爱的方式,对方才会感受到。无论在哪种文化背景下,身体的接触都是一种有利的工具,促进彼此的沟通,拉近彼此的距离。



以上就是如何运用爱的五种语言与父母相处之道,除了这些盖瑞博士还在书中总结了许多特别实用的小建议和行动指南,如果以上内容有你感兴趣、想要尝试的方法,也推荐大家更细致地阅读《爱的五种语言》去收获更多信息,发散你自己的方式方法,快来丰富你的书单吧!




作为总结,我想说的是,人人生而不同,每一代人之间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不可避免的,我们在与父母和家人相处的过程中,并不需要时刻与他们在观点和行为上保持完全一致,在一些生活琐事上我们顺从就好,在一些人生大事的抉择上也要尝试去坚持自己的理性判断,并用爱的语言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与父母沟通。要时刻记得,连接我们两代人之间的桥梁、缓解我们人与人之间冲突的调和剂——叫做“爱”。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广院心理中心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 李湾












 

 
入驻部门
ENTERING DEPARTMENT
校园管理部
校团委
招生就业处
财务处
© 2025 三亚学院学生中心Design By Taoyuan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 办公地址:三亚学院书海馆一楼
  • 邮政编码:572000
  • 服务热线:0898-88386511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