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业需求,增加课堂之外的学习饱和度、深度和紧张度,全方位、全环节、全过程参与学生成长成才,学生中心邀请校内专家教授为全校学生开展学业指导活动,丰富学生学习体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模式,提高学业-职业能力,提升学生竞争力。
在本学期的尾声,学生中心的最后一场讲座,邀请到了原教师发展中心主任王元元教授作为主讲人,参加本次讲座的人员有学生中心的学业导师、窗口老师,部分学院的党委书记、团委书记及思想导师。教师担任着人才培养的重任,有效的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是培养大学生良好个性、优秀品格、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重要保证。此次讲座,就关于三亚学院学生们的问题、现状及老师们对学生工作的了解和措施进行研讨。
活动开始,王教授从学生们个体面貌的变化、精神状态的变化、课堂秩序的变化、课外活动的变化进行分析,这四个方面都在往良好的趋势发展,与往届学生相比,学生们更积极,活泼,出勤率也有提高,课外活动很丰富。但是,王教授说到,三亚学院学生们最大的障碍就是自卑的消极心理暗示,大部分的学生心理变化还是很小,高考失利的迷茫,对学业没有信心,对学校没有信心,幼稚懵懂,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王教授希望老师们要给予学生们信心和鼓励。在王教授眼里,尽管大学生活也有无助和痛苦,但是学生们始终是幸福的,生活上有家里的支持,还有青春里那可以鼓足勇气的梦想,并且谈一场正确的恋爱,它可以是追求梦想的动力。所以,如此幸福的我们要学会珍惜和努力。
紧接着,他向在座的老师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学生工作的靶心在哪里?”闻福三教授首先说道,他之前带过几个学生参加了省内高校的某项比赛,他们开始不认为自己会拿奖,可是一路付出最终拿了省项的奖项。很多学生就认为自己相比其它高校的学生,学历不高会产生自卑,学生的自卑从何而来?从自身来,也从老师来。闻教授认为老师们要积极的带领学生们参加各项活动,发现他们的长处,带领他们勇敢去拼,去争取。另一位老师董家道表示,他之前带过的一个学生绩点很低,未到学校的毕业要求,但是他对计算机编程很感兴趣,董老师发现了他,并与他谈心,最后那位学生在一次计算机比赛中拿了国家级奖项二等奖,顺利毕业。所以,董老师认为要多构建与学生们交流的通道,多帮助他们,影响他们。在场的老师们互动频频,分享经验。
在活动的最后,王教授对学校为学生们建立学生中心,开展各类学生的励志活动表示支持。并且提出要加强学业导师与思想导师的力量,提高学业导师和思想导师的素质。他希望大家做一个有魅力的老师,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做一个有责任、有头脑、有作为的灵魂工程师,为三亚学院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文字:符燕芝
图片:穆蓉
责编:雷虹
编辑:戴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