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中心 > 心理学堂 > 心灵美文
 
刚醒来就累了?低能量人如何开源节能

 

原创 简单心理 简单心理 2025051520:58 北京


 

社交平台上,「低精力老鼠人」vlog 正在流行。


他们记录下自己的日常:睡不着、醒不来,对任何事都提不起精神。如豆瓣小组「低精力人群复健计划」所介绍的,每天都电量不足,容易疲劳。

 



《精力管理》一书将人的精力划分为体能、情绪、思维和意志四个层面。


 意志精力是掌管所有维度行为的力量。


 思维精力包括乐观的能力、专注力与创造,需要平衡消耗与再生。


 情感精力与压力荷尔蒙的分泌息息相关。


 体能精力是敏锐度和生命力的核心,是所有其他精力的燃料。


如果你也经历过洗澡困难、注意力涣散、电量不足,这篇文章从这 4 个层面入手,提供了几个科学简单的小方法。希望能帮低精力人群「开源节能」,重新找回一点掌控感与生活的温度。




01

懒得洗澡时,洗把脸也行

心理学家 Albert Bandura 提出的「自我效能感」理论指出,成功完成小目标能增强我们对生活掌控的信心。任务完成后多巴胺水平会上升,给予人短暂的满足感和动力。

很多时候,困难不在于任务本身,而在于我们试图「一步到位」。


《小青蛙的自我疗愈》中写道:


「当我们身处痛苦之中时,哪怕只是整理床铺这样简单的事情,也会感觉像是个挑战……可以试试不把床整个铺好,只是掸掸床单。」


当你懒得洗澡时,可以洗把脸、擦擦手,降低目标,逐步打破行动的障碍。

 


甄嬛传

将大任务拆解成小任务,通过完成小任务重获信心。就像吃完早饭才有力气进行一天的活动,完成计划中最简单的小事就是「掌控力」的早饭,能够帮助我们在一天的开始建立生活的秩序感。




02

一天只决定 3 件事

你是否经历过下班后纠结晚饭吃什么?外卖软件一翻就是一小时,最后因为太晚,只好饿着肚子烦躁入睡。


这就是能量被太多小型决策消耗的表现。


有一个心理学概念叫做「自我耗竭」。提出者认为,「做选择」就是自我耗竭的一个成因,会导致后续的任务执行能力下降,消耗精力资源。


所以,减少小型决策对「节能」尤为重要。比如固定每天早餐都吃煎蛋面包、每个中午休息时间都用来睡觉。


如此既可以减少做决定的次数,也能让活动更具计划和条理性。如果确定了时间、地点和具体行为,我们就不必在完成上想得太多。每天的决策机会,就留给那些真正重要或者有趣的事情。




03

玩乐时间神圣不可侵犯

无论是观鸟钓鱼的户外活动,还是居家游戏手工,所有能带来享受、满足和安全感的活动都能够激发正面情感。
重要的并不是做什么娱乐活动,而是娱乐的投入程度。


成龙说

《精力管理》指出,最重要的是表达出你对这些活动的重视,并将投入在它们上面的时间视为神圣而不可侵犯。


「能量」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注意力」相对来说更容易衡量。如果你在活动时总被弹窗打断,不仅没有办法纯粹享受,注意力也会被消耗。


美国的一项研究指出,即使是短暂的社交媒体干扰,也会导致表现能力显著下降。尤其是在需要持续专注的任务中。而专注力再度恢复,至少需要 15 分钟。


相比于锻炼意志力和专注力,更好的方式是主动创造没有干扰机会的空间。比如把手机放远,投入需要双手的活动或创作,激发「心流」状态,带来满足感和恢复力。


这种时刻,我们并不是在「努力」做事,而是进入了真正的充电和修复。




04

上班摸鱼,很有必要

一个打破认知的现实是:工作可能会令人上瘾。

不停歇的工作节奏会促使肾上腺素、皮质醇等压力荷尔蒙大量产生。它们在短期内可以提升专注力,但长期维持高水平,会诱使我们进入肾上腺素迷幻,对身体与情绪造成极大负担。


所以「停顿」尤为重要,它可以让人从迫在眉睫的日程中短暂离开。


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指出,持续的高负荷工作会破坏人体的自我修复机制,导致精力储备枯竭。相反,那些适当「摸鱼」的人,反而在长期内保持更高的生产效率和心理弹性。


短暂的停顿,比如站起来看看窗外、随便走走观察同事工作、或去洗个杯子,都可以让大脑从高压模式短暂抽离。这种微小的恢复是避免精力透支的重要方法。


所以下次被领导发现,可以掏出这篇文章表示,「摸鱼」可以恢复能量,让工作更高质高效。

 


/暹罗厘普漫画


05


遇到遛狗的邻居,和 ta 聊聊天

《追求幸福》中写:「人类需要食物、休息、温暖和人际交往。」而最后一点对于低能量人群来说,或许有些不可思议——精力都不够洗澡的,与亲友社交更是天方夜谭。

其实社交并不只有一种形式。相对于亲友聚餐出门这类强社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与邻居、保安、店员等「弱关系」的互动,也会带来很可观的益处。


一项研究指出,与陌生人或弱关系对象进行简单交谈(如寒暄、微笑)的人,比起那些完全忽视互动的人,具备更高的情绪积极度,也感受到更多社会连结感和活力。


向经常遇到的遛狗邻居微笑点头、和经常光临的餐馆老板寒暄几句,这些交谈负担更小,也不需要持续,却能短时间激发积极情绪,带来一种轻快的心理状态。




06

不要说自己的坏话

你是否也跟着网络流行把「笑死了」换成「笑发财了」?无关玄学,「避谶」确有其心理学依据。
《认知行为疗法》(CBT)认为,语言和情绪间存在直接通道,我们的叙述方式能反过来塑造大脑对现实的感受。

如何描述一件事,会影响我们如何看待它。


有研究显示,当人们采用更积极或中性的自我对话方式时,不仅情绪更稳定,行为也更有目标感和执行力。


这不是要我们立刻停止埋怨和自嘲,而是要有意识地减少使用自我攻击的语言。持续用负面语言形容自己,也会消耗心理能量。


下次,与其说「我是懒惰老鼠人,才不要出门」,不妨说「我今天确实没力气,需要休息。」温和的表达不仅是一种自我保护,也会预留出更多调节改善的空间。


 

我的解放日志



07

睡满每个 1.5 小时周期

我们偶尔会有这样的体验:睡了很长时间,醒来却依然疲惫。这也许并不是因为睡眠不足,而是醒在了错误的时间点。

人类睡眠通常以 90 分钟为一个周期,包括浅睡、深睡和快速动眼期。当人在一个完整周期末尾自然醒来,会感到更清醒;而在深睡中被闹钟吵醒,则容易出现「睡眠惯性」。即使醒来,也仍然头脑迟钝、情绪低落。

 



睡眠的规律程度以及是否睡满周期,比时长更决定睡眠质量。因此,如果没办法睡足 9 小时,睡 7.5 小时、6 小时这样的周期倍数会更容易恢复精力。


当然,具体的睡眠周期因人而异,你可以通过每次起床的体验摸索自己的睡眠节奏。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低能量人群需要更多的高质量睡眠。




08

去做一次体检吧
如果你总是感到眩晕、疲倦、没动力,或许不只是「太累了」这么简单,而是身体在发出抗议。

所谓的「低能量感」,大多数时候被认为是情绪问题或者懒惰,但背后总有更明确的成因。如缺铁、缺维生素等不足状态,或者贫血、结节、炎症等慢性疾病。它们在早期不易察觉,也没有剧烈症状,但长期潜伏会蚕食我们的能量和意志力。


身体和大脑的能量储备被持续消耗,我们自然就没有精力用于专注、创造或是情绪调节了。


如果你总是睡不够、长期低迷、精神不振,或许是时候为自己安排一次基础体检了。


有些健康问题并不是发现就能即刻解决,但我们可以为疲惫找到更具体的解释。这是面对身体的第一步,也是精力管理的地基工程。

 

  0.5的男人 》




09

喝口水,加衣服

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作为幼儿被父母照料时,总是被问是不是饿了、渴了、冷了。如今,我们逐渐习惯于用「情绪不好」、「能量不足」概括低迷的状态,却将生命中最重要的节奏视为理所当然。

你也许会发现自己在饥饿时更爱发脾气、天冷时更容易郁闷。这些感受看起来琐碎,事实上影响着我们的活力。


《精力管理》也提到「喝水或许是最常被人忽略的体能再生方式」。这并不仅因为水是生命之源,还因为「渴」是一种很容易被忽略的身体感受。


当我们的行动被生理需求打断,表明身体的忍耐力已经几近枯竭了。


情绪状态也是身体的表达。停下来问问自己是否需要喝口水、披件衣服,当我们关注身体,也会更容易走出低能量的困境。



写在最后


这篇文章介绍了许多开源节能的方法,但我们想在结尾提醒:你不需要每一天都满格运行,也不需要永远乐观积极。


那些低迷的时刻也许只是身体在提醒你该休息,该修补。


所以请好好照顾自己,我们都会在某个时刻,一点一点找回状态。


 

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







作者 西维

责编 寒冰

封面 / 老友记







参考文献

[1] Michael Ungar Ph.D. If Your Energy Is Low, Where Do You Find More?During the mid-winter blues, we need a steady supply of support and distraction.Posted January 25, 2022

[2] Baumeister, R. F., Bratslavsky, E., Muraven, M., & Tice, D. M. (1998). Ego depletion: Is the active self a limited resource? Personality Processes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74, 12521265.

[3] Stothart, C., Mitchum, A., & Yehnert, C. (2015). The attentional cost of receiving a cell phone notificatio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human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ce41(4), 893

[4] Meister, A., Cheng, B. H., Dael, N., & Krings, F. (2022). How to Recover from Work Stress, According to Scienc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5, 2022

[5]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log/your-brain-on-food/202504/when-you-no-longer-recognize-your-own-emotions

[6] Sandstrom, G. M., & Dunn, E. W. (2014). Is efficiency overrated? Minimal social interactions lead to belonging and positive affect. 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5(4), 437-442.

[7] Walker, M. (2017). Why we sleep: Unlocking the power of sleep and dreams. Simon and Schuster.

[8] 吉姆·洛尔,托尼·施瓦茨,《精力管理》,2015年,中国青年出版社。

本篇文章转载自:简单心理

 

 
入驻部门
ENTERING DEPARTMENT
校园管理部
校团委
招生就业处
财务处
© 2025 三亚学院学生中心Design By Taoyuan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 办公地址:三亚学院书海馆一楼
  • 邮政编码:572000
  • 服务热线:0898-88386511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