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s Not Your Fault!—不要做一个过度自责的人
时间:2021-11-24
浏览:
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挫败,可能是某些目标未能达成,也可能是搞砸了某些项目或者关系。可能我们都会去反省自己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好,适当反省也可以帮助我们改善一些行为,下次有更好的表现。但有些时候,我们可能会深陷在自己“搞砸了一件事”,“都是自己的问题”,“自己能力不行”,“自己拖累别人”这样的漩涡中,反复地攻击自己,同时情绪可能会非常非常低落,久久走不出来。这种情况可能对自己或是未来更好地完成工作没有什么益处,这已经不是在自我反省,而是严重的过度自责,掉入了“责任归己”的思维陷阱。
我有个同学,高中的时候读书一直很努力,但是每次考试他都特别焦虑,因为他初中升高中的时候中考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水平。按照他的平时成绩,老师、家长、同学都觉得他肯定能上我们那个城市的重点高中,但是因为发挥失误,导致上了一个普通高中。其实普通高中招生名额也是有限的,也并非每个人都能考上。所以这甚至都算不上一个多大的失误。但是,他从此就对考试有了阴影,尽管平常他学习很努力,老师也很看好他,但是每次考试时,他都从中考中的阴影中走不出来,并且不断地责怪自己,心想,怎么会犯这么低级、这么不可原谅的错误,没有上重点高中太对不起父母的期望和老师的教导了。每次考试他都绕不过这个想法,于是每次平常成绩优异的他,考试却总是发挥失常。
如果他换个角度想,普通高中也有普通高中的好处,而且父母、老师并没有因为他的发挥失常指责他,反而总是安慰他一次考试失败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但是因为他说他是一个特别容易自责的人,所以别人越是安慰他,告诉他不要紧,他反而越是过度自责,不断的在自责中折磨自己,好像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以前的错误。其实,适度的自责,并没有坏处,可以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并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避免下次再犯。
但是如果过度自责,就会因为错过了星星又错过月亮,而且过度自责的人,是没有勇气面对现实的人,自责的情绪可以起到保护他免受别人的指责。
02
你会是过度自责的人吗?
比如开周会,领导批评我们团队,“你们上个月业绩差了60万。”
回到家,就责怪自己:
如果我没有流失那个客户,结果就会......
如果上个月我能多拜访几个客户......
唉,都是不好,我要是在做好一点,我们团队的业绩就能达标了。
比如和男朋友分手了,就会责怪自己:
要是我不那么作就好了......
要是我不那么粘人就好了......
要是我们早点减肥就好了......
一定是我不够好,才会让他想要逃。
有时候明明是其他人的错,或者其他人的责任更大,你也会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如果你总是喜欢这样自责,总是喜欢这样把责任归己,那恭喜你,你已经离抑郁症不远了。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很多抑郁症患者,本质上都是严厉的自我惩罚者。在所有负面情绪中,自责是对人伤害最严重的负面情绪。总是过度反思、惩罚自己,会导致自我价值感极低,自我认同感极差,自我攻击越来越强,直至最后向抑郁症投降。不要去试着强迫客观环境,现实,人,都是完美的,不要用完美主义心态去评判自己和任何人,我们不做完美的人,我们总是在是追求完美的路上,错误就是必经之路,事件的发展往往不受我们控制,别人也不受我们控制,过度自责是一种自我束缚,也是给自己不想继续往前走的借口;只要你的人生还没到尽头,错误就不是真的错,它只是一个启示,告诉你自己还有什么可以去尝试并做得更好的启示,是你通过成长弥补自己的机会,是你避免再次犯错的机会,我们都是在犯错中成长,如果你没有学过转念,就去学;发生不幸,痛苦,或者做了错事,对一个正常人来说,自责是必然的事。但是我们要知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短暂的痛苦是智者的表现,一味的自责则是愚人所为。有人建议,如果你遇到不幸可以痛苦三天:第一天,事情发生得突然,我们没有一点思想准备,肯定是会痛苦的;第二天,冷静分析所发生的.事情,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思考以后的路该如何去走;第三天,调整心态,忘掉过去,放下包袱,轻装赶路。这的确不失为一种摆脱痛苦的明智之举。4、静下来重新审视自己,列出自己的优缺点并经常调整自我判断;不要陷入自责就成了自己无法做出行动的理由,比如运动,照顾孩子,做一份可以做的工作,看些书,总之试着不要让自己的思想纠缠在其中,无法自拔当问题发生时,尝试着不要急于怪罪自己,先画一个饼图代表全部责任。客观斟酌除自己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影响因素。
注意,我们先分割其他影响因素的责任占比,最后再分割自己的责任占比。示例:
经过饼状图的绘制,你会发现,其实自己并不需要承担想象中那么大的责任?
纠结于这件事,我可以改变结果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接受就是最好的选择。一些事情,过去就过去了,已经无力回天,你只需要记住教训,告诉自己下次做好就行了,没必要一个劲地折磨自己。
成熟的接受,就是哪怕结果不好,也要去面对和接受,不要过于自责和后悔。
-END-
本文章选自525心理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