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我曾经也问过自己,因为看到过太多善良的人被辜负,反而那些自私的人在这个社会里混的如鱼得水的事情了。
小z是我的一个来访者,人温和,善良,有同理心唯一的缺点是有些软弱,但正是她的这份善良配上了软弱,使她成了全寝室的出气包。
小z刚进入大学校园时和所有同学一样,对未来的生活充满美好的想象,也期待能在未来的日子里收获一份真挚的情谊。
因为她是一个浪漫的女孩子,平时也看了不少充斥着室友之间无话不谈,和睦相处,同仇敌忾情节的青春校园剧,所以她心中理所当然的以为,未来她的室友都会是电视剧里那样,而她们的关系也必然是亲密无间的。
因而当她初见大学室友,就对她们掏心掏肺,不留遗力。室友们求她帮忙从不推脱,几乎是有求必应,有时帮舍友带饭回来也不会要舍友的钱,觉得好朋友之间没必要分的这么仔细。
最初,小z这样的表现赢得了全寝室的好感,大家好像都被小z的真诚所打动,纷纷称赞小z,直到一天,小z因为自己突然遇到点紧急事情况,忙着处理事情而忘记给室友带饭,惹得室友直接摔门而出,而小z也来不及做任何反应,只是傻傻地呆在寝室里,甚至心里感到愧疚,最后这件事还是以小z给室友道歉为终止。
但此次“带饭风波”看似结束,实则才刚刚开始,因为全寝室对小z的态度从这件事之后开始渐渐微妙起来。
小z不能做一件令室友不满意的事情,甚至有时小z和另一个室友做同样一件事,会得到两种不同的结果。
比如小z晚上复习,如果有室友先睡了,她就算发出一点翻书的声音都会被指责,而如果小z先睡了,室友就丝毫不会理会小z的感受,大声说话,该干嘛干嘛,有时小z实在忍受不了,说声“我睡觉了,你们可不可以小点声”换回来的是室友的变本加厉,似乎在指责小z:你还敢和我们提要求?起初寝室内还是这种暗戳戳地挤兑小z,见小z没什么反应,反而处处忍让,就惹得室友们更加肆无忌惮,开始对小z明嘲暗讽,最后小z实在受不了就搬出宿舍住了。
当小z找到我时已经被折磨的神经衰弱,长期失眠,陷入深度自我怀疑当中了。
其实这样的例子不仅会出现在同性相处之中,在男女关系中更是频繁出现。
网友H和其男友C在一起将近3年了,最近终于下定的决心和其男朋友彻底分开了,据C所言,他最开始愿意追H就是因为觉得H对他好,相处舒服。不过与其说是C追H,不如说是H追的C。
因为在她俩没有谈恋爱之前H就对C体贴入微,每天早上做爱心便当送给C,看到C有什么喜欢的小玩意儿就悄悄地买下来给C当作惊喜,生活中大小事都依着C,所以C其实只是在这段感情中开了一下口,说了句:“我喜欢你,我们在一起吧”其他并没有做什么。
但故事发展到这,也算是个女孩勇敢追求爱,最终获得幸福的美好故事。但是生活不是故事,不到生命结束那一刻都是没有结局的。
H和C在一起后,H对C仍是一如既往的好,最初C还觉得感动,想着要对H好,要真心对待H之类的,后来发现C并不领情,而只是沉浸到对H好的自我感动中了,慢慢地,C开始对H不耐烦了,与此同时对她提出的要求越来越多,对H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完全不在乎H的感受,中间C还和其他女孩子暧昧过,被H发现后不但不知悔改,还直接要求和H分手,最后还是经H苦苦哀求,C才没有和她分手……这听起来匪夷所思,但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比比皆是。
这种违背我们扎根到心底的“好人有好报,坏人有坏报”的理念的事情发生的多了,我们就开始悄悄地在心里问自己:人是否不能太善良,适当坏一点是不是更好。
起初我是认同这个说法的,因为看到了一些悲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对自己最初的判断产生怀疑,并开始重新审视“善良”这个词。
一个人舍己为人,英勇就义,成全了别人,牺牲了自己,然后留下老弱无力的父母,嗷嗷待哺的孩子,软弱可欺的妻子艰难的生活,这算善良吗?
一个人细心温柔,别人求她办事从来不拒绝,就仿佛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但有时候她也很累,只是说不出那个“不”字,这算善良吗?
曾经我觉得毋庸置疑,现在我对此抱有怀疑...
想知道后面的故事么?静待明天~~

